“三旧”改造首个专项规划——《广州市旧厂房改造专项规划》昨日在广州市规委会上获通过。规划分析,旧厂房改造后,旧工厂、专业市场将迁出中心城区,原来以货运为主的交通将转为客运交通。根据预测,旧厂改造后,高峰时段出行人次将提高28.4%,达到316万人次/小时。
如何解决交通问题?规划中提出了三个方案:方案一提出,限制机动车,在中心城区少建停车场,地铁500米范围内,一律按配置下限配套停车场建设,甚至下限指标再打“八折”配套停车场;凡是新购车辆,必须“一车一位”,买到车位才给买车;郊外片区则适当多建停车场;在地铁周边多建商住用地,引导市民利用公共交通。
中心城区少建停车场、优先发展公交、优化交通基础设施
聚焦旧厂房改造规划,中心城区少建停车场。广州旧厂房改造后人口增加如何“解堵”?
相关规划提出三方案,其中之一是——中心城区少建停车场。
方案二提出,优先发展公交。结合旧厂房改造多建公交站场;预留旧厂房的公交枢纽站用地。方案三提出,优化交通基础设施,加密支路网,改善城市交通微循环。18.8%的旧厂房改造用地将用于修建新路。对于面积超过15公顷的旧厂房地块,应加大支路网密度,规划新增道路面积约5公顷。
《广州市旧厂房改造专项规划》昨获规委会通过
规划提出,全市旧厂房将分成三大圈层控制。其中生态用地22.49平方公里,接近旧厂房用地的两成。
54平方公里的旧城区,工业用途全部退出。除原控规已确定为住宅用地的外,其余严格限制改造为商品房开发用途。改造为住宅项目原则上以安置房或保障性住房为主。重点完善旧城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并发展商务办公、商业零售项目。
环城高速和旧城区之间,可保留部分厂区发展都市工业以及创意产业,重点发展商业办公,适度开发商品住宅和配套项目。
环城高速以外,在现有的产业区范围内的旧厂房,进行产业升级改造,仍作厂房或物流基地;零散的旧厂房,按照城市规划,开发住宅或商业房;属于生态控制范围内的,实现复绿或旅游配套服务。
经过分类处理,预计改造的旧厂房中,经营用地达到57.06平方公里,非经营性用地57.61平方公里;生态用地22.49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