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自主的力量 合资推自主品牌或成硬要求【2】

文章来源:     2011-05-19 09:44:30     编辑:凯特  
导读: 随着理念、宝骏、启辰、开利等合资自主品牌一一掀开了面纱并逐一落地,关于合资自主品牌的话题继续成为业界的热点。中国车市走到今天,已经不再是或自主、或合资的两大阵营。以理念为标志的“合资自主”,以及奔腾、传祺、荣威等引进技术铸造新生代的“自主品牌”,成为车市新的潮流亮点,也引发业界深刻的思考。

产业政策

  虽然政府一直试图在推动合资汽车企业发展本土汽车品牌,但至今尚未出台相关的政策或法规以明确这一诉求。不过,今后合资汽车企业拥有自主品牌可能会成为产业政策中对于某些特定状况下的硬性要求。据记者了解,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把“拥有自主品牌”作为对汽车合资企业的要求提出。目前对企业异地建厂必须推出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两个条件的“不成文规定”中,“推出自主品牌”这一点亦将寻得出处。工信部解释对合资企业提出推出自主品牌要求的初衷,是因为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增长迅速,政府希望未来汽车产业能够实现长期平稳的发展。并且,中国汽车企业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单靠引进国外技术来发展。归结起来,此项政策的目的其一在于防止汽车产业产能过快增长,其二在于改变多数中国汽车企业对国外技术和品牌的依赖。

  其实,这种态度早就在政策上有所体现。《2009-2011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细则》中,就多次提到“支持汽车企业自主创新,整车研发,尤其是关键零部件技术实现自主化”。更多的业内人士认为,这样的表述背后,指的就是合资企业。除了鼓励,政策上也早有限制,2006年12月,国家发改委下发《关于汽车工业结构调整意见的通知》(下称《通知》)。《通知》在新增加的汽车产业准入标准中规定,新建整车项目(即扩大产能)时,“中外合资汽车生产企业应当按照合资各方签署的并经有关部门审查同意的合资经营合同等文件的有关内容开展相应的活动。未能实现合同内容要求的应抓紧进行完善。未能完善的,应暂停建设分厂并暂停进行新产品公告申请”。而在合资各方签署的经营合同中,大多包含有外资帮助中方开发自主车型的约定。

  目前,新版《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正处在各相关部门会签的过程中。国家相关部门在中国汽车企业与外资合作过程中,中方能否充分获得外方技术输出支持,将成为合资企业最重要的一个衡量标准。强化对合资自主的要求,可能是市场换技术的新阶段。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