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雨,其实是最好的质检员,它把那些品质低劣的公共建筑和设施,一个个淋出了原形。
8月14日北京大雨,造成顺义区后沙峪镇一处“停车场”塌陷,7辆汽车被困。现场工作人员说,“停车场”下面的排水沟名为大明沟,是空港工业开发区的主要排水沟,事发地本来是一片绿化带,本就不能加装盖板,更不是所谓的“停车场”。
今夏北京,遭遇了少见的绵绵雨季,大雨不仅让城市水洼处处,导致出行困难,更频频引发墙塌路陷的事故,险情不断,对此,有关方面反应倒也快,大都能迅速地抢修善后。
然而,雨中墙塌路陷,岂可一修了事?停车场、路面塌陷;公交枢纽、地铁站多处漏雨漏成筛子;保障房漏水开裂下陷,围墙倒塌……那些外表光鲜的公共建筑和设施,在大雨之下总不堪一击,是不是应该深究其中的原因?
以后沙峪镇的“停车场”为例。为保证泄洪畅通,主干排水沟之上,本来就不适合建停车场,可事发地不知何时就悄悄加装盖板停上了车。这个“停车场”有没有通过审批,如果通过,那么,这个“停车场”靠着什么神通获得了审批?倘若是未经审批,面对大规模铲绿地建停车场,政府部门为何不闻不问。
再如,东直门公交枢纽投资以亿计,建成仅仅3年,一到大雨居然漏成“水帘洞”,两个潜水泵抽水都抽不过来。一个重点市政工程,在基本的防水功能上都过不了关,其质量实在令人堪忧。人们自然要问,这样的问题工程,当初时又是怎么通过验收的?
不要总把问题推给老天,这样的话恐怕连小学生都不能信。抵御雨雪等常见天灾,这理当是任何公共建筑和设施在修建、管理时,最基本的考量。一处公共建筑和设施,如果脆弱到连一场雨都扛不住,其背后十有八九藏着人祸。是设计缺陷、偷工减料,还是管理失当,预防不力,甚至是渎职腐败,我想,只要去查,说不定能查出背后的猫腻。
但遗憾的是,尽管墙塌路陷,事故连连,但由于未造成人员的伤亡,这些事故大多都草草应付过去了,至多在媒体上曝下光,最后就没了下文。漏了补、补了漏,塌了修,修了塌,纳税人的钱一次又一次被糟蹋,市民的生命安全日复一日遭漠视。
城市看海,别只看到落后的排水系统。大雨,也是最好的质检员,它把那些品质低劣的公共建筑和设施,一个个淋出了原形,对此,同样不应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