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该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
企业会员登录 | 企业会员注册 | 广告服务 | 关于酷车369 | 网站地图 返回首页
搜索
您现在的位置:酷车369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正文内容

中国该如何发展新能源汽车?

文章来源:     2010-05-04 09:19:02     编辑:酷车369  
导读: 时至2010年,危机的阴云尚未消退,但复苏的曙光已经隐现。同时,人类社会对于节能、环保的追求,也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时代命题。作为负责任的媒体,网易汽车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J.D.POWER亚太公司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于4月21日日隆重召开。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路径抉择”,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近40位嘉宾与150位听众进行了一场脑力激荡。

      时至2010年,危机的阴云尚未消退,但复苏的曙光已经隐现。同时,人类社会对于节能、环保的追求,也使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产业面临的时代命题。作为负责任的媒体,网易汽车联合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J.D.POWER亚太公司共同举办的2010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高峰论坛于4月21日日隆重召开。围绕“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路径抉择”,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近40位嘉宾与150位听众进行了一场脑力激荡。

       J.D.Power亚太公司中国区董事总经理Jacob George;北京汽车研究总院副院长林逸;吉利汽车研究院副院长由毅;华晨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邢如飞;伊顿公司首席科学家胡浩然;上海通用品牌规划总监冯旦等嘉宾,参与了第二轮圆桌讨论,以下为现场发言全文:

       主持人:请问由毅先生,您认为中国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上,具有后发优势吗?

       由毅:从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尤其是加入世贸以后,我指的是自主品牌的企业,从技术实力、规模都有了长足的长进。可以说现在的汽车工业成了国家的支柱产业,这里面自主品牌的企业或者民族的汽车企业占了一半的规模在里面。是不是说我们汽车,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或者说我们的行业、技术水平就达到国外的同样的水平呢?我认为我们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差距在里面。但是这个差距如果退回到我们加入关贸总协定的时候,这个差距大幅度所。

       入世的时候,也都担心随着过门打开我们这块会被摧跨,是不是没有成长起来就萎缩回去了。但是事实证明我们还是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里面。我也相信未来接下来的5到10年这样的时间,自主品牌的企业从技术到规模、管理我们可能会在整个行业上跟国际的汽车大的公司比有一个总体的接近,或者能够达到同样的水平,这样一个程度。

       回到新能源汽车上,从我个人的理解,新能源汽车,以前我也讲过,新能源汽车,不管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不管是强混、弱混,不管怎样,归结起来还是汽车,只要是汽车我们就要来应对汽车本身技术的要求,来满足法规的要求、用户的要求,包含比如说我们的安全法规,碰撞,我们底盘的超稳特性,还有现在越来越加入的汽车电子智能化,对用户舒适度的一些需求,那么这些技术采用新能源技术以后它也是会有变化的,这些汽车本身的技术,如果我们没有把它做好,我们是不可能把纯电动汽车做好,或者说新能源汽车就可以做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讲,我觉得新能源汽车对整个自主品牌企业是一个机会,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是一个机会,应该说可能大家有点这样的共识,我们在起步阶段跟国外相差的不像传统汽车差距那么大,那么我们现在加把劲还有机会追赶,但是我们的挑战,就是我们汽车总体技术上要有大的提升才可以。

        主持人:邢院长,您觉得我们中国在这方面有后发优势吗?

       邢如飞:有后发优势,但是作业要做好。后发优势首先我们有很好的市场,而且去年中期时候我也去欧洲看了看他们一些做的不错的公司,他们很困惑的事就是庞大的传统行业的体系,这个要完全抛弃掉也是一个非常痛苦的发展,而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包袱。另外我觉得从我们自主品牌或者是整个我们国家体系来讲有几件事要做到弯道超车要考虑好。


       首先必须拒绝浮躁的思想,可能因为我们都是做汽车的可能都也感觉,现在每个省市都搞新能源汽车,我是来自辽宁的,辽宁有很多家公司做,有点做乱套了,浮躁了,这个对于国家推动新能源车发展实际不是完全有利的,当然大家积极参与在态度上是好的,但是结果上不一定是最好的结果。所以大家一定要必须拒绝浮躁,做好社会分工。像华晨这样的企业,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都拉全,这个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困难的,投资上也不允许,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我们应该做什么,我们这样一个公司我们一方面必须迎接技术变革、技术挑战,另外我们要认识到我们要有特色,我们要找到一个很好的模式。

需求和材料优势能弥补技术短板

主持人:林院长有什么好的想法?

         林逸:我对主持人的问题有几个看法,首先介绍一下今年中国有十大汽车行业,要T10峰会,去年、今年开了两次会,重点就是新能源汽车。有两共识,第一,电动汽车是汽车产业发展的方向。第二,行业认为中国汽车在技术方面不管是整车还是在关键零部件来全面落后于国外先进的汽车企业。

        这也是行业的认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我认为有几点,刚才说了我们在技术上有弱势,但是我们国家也有自己的长处,首先中国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迫切性比其他国家强,因为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们制定的发展战略是要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人是追求美好的,追求机动化也是我们的追求。汽车就是人类所追求的体现。这么多人口十几亿,要不断地进行城市化,汽车作为人类追求的目标肯定是越来越迫切。那么就要有能源,除了石油资源肯定还需要别的资源,所以对于电动车的需求我们还是很迫切的。

       第二我们还有材料上的优势。比如说稀土材料,我们国家是全世界稀土最丰富的国家。对于电动汽车特别是纯电动电机现在一个比较好的方向,主要材料方面我们国家也是很也优势的。还有一个方面的优势,所有产业转型都是一种社会资源的重新分配,也是变革嘛,就会涉及到社会形态、产业形态的变化,所以我认为中国要发展电动车有一个有利条件,我国政府有强有力的执行力。全世界都看到中国在推进电动化汽车方面中国是最有力的,在这种推动下相信企业也大量投入,这也是我们的长处之一。

        主持人:好,谢谢!冯旦先生,您觉得如果说在某些方面是优势的话,在某些方面有没有劣势?或者说这种劣势,怎样把劣势变成优势?咱们还有没有弯道超车走捷径的这样一个可能?

        冯旦:我是这样看的,说到劣势,优势、劣势要一起提,我们在新能源汽车方面和环球大的厂商比我们机会很大,但是挑战也很大。因为我本身在通用里面打拼的,对一些研发能力也很了解。其实比亚迪做电池是一个例子,在内燃机和传统动力技术方面,核心技术方面比不过竞争对手的,但是目前因为新能源汽车启动的话我们有机会跟其他人站在一个起跑线上。

         为什么说挑战很大,新能源掂对汽车在技术上还有其他东西,比如说底盘悬挂系统,电控技术,包括整个结构性设计,这些东西,我们国家汽车文化,包括汽车生产制造企业在这方面积累还不给,包括上海通用也一样,我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我们在很早之前开发新一代的商务车的时候我们要有一个改型,对后桥做了一些改变,改变的原因是因为我们重量加重了,理论上讲这个在其他跨国企业来看可能比较简单,但是我们的研发中心做了一个很低级的错误,就认为加大强度就可以解决问题,但实际上一加大强度断裂的可能性更加提前了,这是一个很基本的东西,但是这里面蕴藏的一些东西就是你对汽车产业链方面需要我们的积累。

         说到弯道超车的,我个人感觉就是看一个平衡点,这个平衡点在哪里?如果看传统汽车的话它的成本会不断上升,上升的原因是因为国家对油耗、排放的控制,所以对传统内燃机的要求越来越高。平衡点没有达到的话,弯道超车,就是看谁有能力把平衡点往前提,这个是市场说了算,对于中国这样的汽车大国来看,政府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新能源汽车可能会帮助你节省一些油耗,光算这个帐还不够,还要算社会成本,就是目前我们一直鼓励低碳社会,问题是低碳要量化,比如说政府要有鼓励政策,比如取消购置税,牌照免费,但是就会损失到一些政府的收入。

        主持人:相信如果说上海新能源汽车牌照免费的话,相信这个车会很好卖的。那么乔治先生您有什么好的建议吗?对于中国汽车产业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怎样实现弯道超车,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Jacob George:我想有一些后发优势可以运用。在中国作为一个后来者,比如说中国现在电池技术有了好的基础,刚才我同事也谈到了,我们中国作为一个后来者可以加快基础设施的更新换代,实现弯道超车。比如说在充电设施方面等,我们可以利用最先进的设施,中国政府也可以做一些相应的工作。那么作为消费者他们考虑的是成本优势,政府也可以做更多的事。还有市场成熟度,政府也可以做好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主持人:其实咱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发展普遍是一个后面的一个力量,但是在这个向前超越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见专业壁垒的问题,您觉得怎样避免出现这些专业壁垒?

        Jacob George:我想在未来发生的事情,中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研发出自主的知识产权的汽车,事实上,当然会有一些专利保护,中国政府可以做得更好,比如说中国政府可以做更的完善机制,保护那些研发者的利益。

国家应鼓励企业研发核心技术

      主持人:吉利前段时间收购了沃尔沃,那么关于专业壁垒您有怎样的想法或者建议?

      由毅:我觉得如果从新能源汽车这个角度来讲,从企业来讲从整车企业来讲我们是你开发自己的产品用自己的技术,这些可以做到自己的知识产权。说到专业壁垒,大家更多关心的是电池。涉及多锂电池的专利技术都在国外企业手里面,国内的锂电池的企业包括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也是通过付专利费生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企业应该发展自己的技术,国家方面应该制定一些策略鼓励国内企业研发这些核心技术。整车厂包括关键的零部件的技术。

      主持人:胡博士,您是一位科学家,您对这个问题怎么看待?

      胡浩然:我是一直美国密歇根。我想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把前面的问题,包括弯道超车稍微谈一下。说到新能源汽车,有包括混合动力等,传统的混合动力是传统先有的汽车的竞争机制,这个时候要弯道超车,我想中国竞争力、挑战性是非常大的。电动汽车方面,这是一个全新的竞争机制。包括充电系统,包括电网、售后服务等等这是一个全新的产业链。

      在这个链上,这个弯道超车是有可能的。因为什么呢?特别在中国的二线、三线城市来全面的涉及。伊顿公司主要业务有电网、能源管理等方面,这个方面也希望跟大家有交流。还有专利方面的事情,这个确实很有挑战性,这个涉及到怎样跟国际来合作做这个事情,最近我看到一份报道在密歇根,密歇根有5家电池包的生产企业正在同时兴建,但是没有一家从中国来。如果中国企业跟美国企业合作开发这些技术,合作生产的话一些专利技术就容易解决了。所以当然自己要自主开发技术,国际合作也是很重要。

      主持人:要加强国际合作。

      胡浩然:对。

      主持人:在座诸位还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吗?

      邢如飞:不同看法倒没有。我觉得困难肯定有,只不过这个是在我们眼前看起来比较大的困难而已,肯定会克服的。

      主持人:刚才胡先生说的时候,我们的林院长一直在记,可能您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和想法,您也给我们讲一讲。

      林逸:大家讲的我基本同意。补充一点,中国汽车工业最近20年得到了快速发展,行业有一个总结,我们有两条成功经验,一个是开放引进,一个是自主创新。两条道路都得走。混合动力跟纯电动一样,也要坚持这两条路,开放引进、自主创新,两手都要硬,这个也是一个法宝。

      我想介绍一下我们北汽的情况,去年下半年成立了北京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我们准备投资发展自己混合动力车,包括轿车、SUV等,我们现在有十几辆样车,车展上我们会也一批车亮相。电池方面我们也坚持两条腿走路,跟美国、加拿大、世本、法国等国都在谈合作的事,我们的战略叫做外引内联,我们都愿意合作。同时要坚持自己的创新,所以我们在新能源公司下面合资了两个公司,一个是专门生产坚持的,一个是专门生产电机的,不放弃自主创新的道路,希望用两条腿走路的办法尽快发展新能源汽车。

      主持人:在国际大牌互相竞争、融合的过程当中,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当中怎样避免专业壁垒出现?

      冯旦:我个人倾向于本土化的,但是我知道这个东西不可能一枝独秀,肯定还是百花齐放,从上海通用发展来看,也是两条腿走路,一个是通用全球电动、像VOLT车的引进的消化吸收,这个还是国外的专利技术,如果把自己定位为本土人员的话。第二个我们也在开发低成本的电动车,所谓的低成本也是适应国情、电动车未来发展,成本不下来永远没办法量产。

      从技术上讲,壁垒关键是在于你掌握不了核心技术才会形成壁垒。所以在未来发展当中除了电池以外,可能电机不是最核心的,包括整车操控都变掉了,这个核心技术的掌握对你打破壁垒是非常重要的。在你跟合作方谈判的时候,就看你掌握多少话语权,你有多少技术你就有多少话语权。

       主持人:对。非常感谢大家参与我们的第二轮圆桌讨论。请就坐!再次感谢两轮参加圆桌讨论汽车业界的精英们,相信这些精英们才是我们未来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流砥柱。

关键字:中国 新能源 
加入酷车369购车团,享最大团购优惠!
网友评论
我也来评论一下
更多商家活动
更多热点车型
更多试车视频
更多推荐新闻
更多论坛热点
更多热门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