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驾驶者的种种恶习可以说是不一而足:漠视路权、歧视路人,遇到行人根本不让行,骑线行驶,随意变道插队、加塞,黑灯、黑开、黑跑,开窗扔垃圾、随口吐痰,堵路、堵门、堵车、乱鸣喇叭、乱闪灯,而骑非机动车的也是横冲直撞,明明应该在非机动车道行驶,却硬要冲上机动车道,在机动车流中大展乾坤大挪移之术;行人撞红灯、横穿马路等等也是屡见不鲜。一个个都练就了一身“马路杀手”的绝技,只不过不知道到时候杀死的是别人还是自己。
这也使得中国多数城市患了肠梗阻,汽车的正常行驶受到干扰,汽车的行驶速度受到影响、驾驶者的心情受到影响,遇个小堵就加塞,遇个空隙就超车,最终就演变成了大堵车。所以,在中国开车,基本上很少有驾驶者不骂娘的,再有文化的人,开车的时候也难保不失态。
而除了给道路本身造成“沉重”的负担外,这些“马路杀手”更是制造了一起起血淋淋的交通安全事故: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38351起,造成67759人死亡、275125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9.1亿元。也就是说,2010年全国因交通事故遇难的人数跟汶川地震遇难的人数差不多,这个数字可以说是触目惊心,让人难以置信。而这些交通安全惨局中,因为交通违法导致的也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
公安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在驾驶机动车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因不遵守基本通行规则的行为和不礼让的行为导致的事故占事故总数的37.6%,在行人导致的道路交通事故中,因违反交通信号的事故占到了35.8%。
那么,为什么中国会有这么多的“马路杀手”呢?是谁培养了中国的“马路杀手”呢?
一、教育的缺失是关键
美国是世界上拥有汽车最多的国家。保育院、幼儿园针对学龄前儿童的特点开设安全教育课,小学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系统教育,主要内容是交通安全规则和如何应付紧急事故等。而在丹麦,当孩子两岁半时,即开始接受交通安全教育,并被邀请加入儿童交通俱乐部;六岁时,开始在学校接受交通安全教育;8岁时开始知道为实现交通安全目标所应该采取的行动、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手段和措施。
但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大学,除了“红灯停、绿灯行”这样的句子大家还能记得住,基本上从来就没有哪个学校刻意上过交通安全教育课,大部分学校都根本不会设置交通安全教育这门课程,即使有,也是配合某警大队的活动,或者是某个厂家为了宣传品牌形象联手学校进行的培训,纯粹走个过场而已。
这就好比一个小孩,没人教他怎么走路,他肯定只会到处乱爬,如果一个小孩没人教他说话,他肯定永远也不会说话,如果不把交通安全当作非常重要的一项技能,从小开始教育起,并持续不断,中国人就永远不会有正确的交通安全意识。
二、驾校“应试”教育助长不文明驾驶
对于驾驶者来说,驾校应该是补充交通安全知识的最好课堂。但实际上却恰恰相反。
中国的驾校大都是填鸭式教育,按照规定,理论考试应该是需要到驾校进行课堂培训的,但实际很多驾校根本不要求培训者参加课堂教学,对理论考试都是采购睁只眼闭只眼的做法,甚至对不及格的培训者还会想方设法帮助其通过。
实训则更是荒唐,驾校教练根本不会教你什么交通安全知识,只是告诉你到什么地方要停,对准什么标志物要打几把方向盘,怎么应付考试是教练最关心的,到于交通安全则根本不在他们的培训范围内,连最基本的遇到行人要让行都不会告知。
而且,中国某些地方的驾校已经沦为贪污、腐败的温床,吃、拿、卡、要是驾校教练的必杀技。更有甚者,只要培训者送的黑礼多,即使不会开车,也能拿到驾照,哪管他开车上路会不会成为“马路杀手”。
即使是比较正规的驾校,也是只重技能培训,而很多国外的驾驶员培训则是更注重对学习者交通安全意识和整体交通观念的教育。
中国的驾校培训对于驾驶者而言,无疑是起了一个非常不好的示范作用,很多刚拿到驾照的人甚至连倒车都还没学会就上路了,在马路上横冲直撞,展现他在驾校学到的的“杀手”绝技,一不小心,就会伤了自己又伤了别人。很多开车开了很多年的老司机,开车技术很熟练,但是对于各种交通规则却是一问三不知。
三、基础设施建设和规划不到位
一些道路没有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有的甚至连人行横道都没有,让需要过街的人不得不横穿马路,与汽车“绞”在一起。有的道路的进出口设置不合理,或是标志牌不清,使一些汽车不得不强行并线或是加塞,影响了整个交通的流畅。
四、执法不严
针对各种不文明的现象,虽然有相应的措施,但实际却执行不到位。这也使得一些人有恃无恐,肆意横行。
治乱世当用重典,当前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已经到了让人无法容忍的阶段了,相关部门再不执法必严,中国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一定会越来越糟糕。